网站首页
校园快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快讯 -> 正文

【“两优一先”风采录】廿载深耕网信之路,赤心淬炼先锋担当:刘佰泉

发布日期:2025-09-19  点击量:

编者按:在学校改革发展进程中,校党委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带领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担当有为、攻坚克难,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激励动员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学校党委推出“两优一先”风采录系列报道,旨在号召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向先进看齐,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员本色,以实干、担当、笃行为党旗增光添彩,为学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刘佰泉,中共党员,现任网络信息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宏伟征程中,他以二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在奔涌的信息化浪潮中铸就忠诚,于繁忙的服务一线践行初心,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政治责任融入血脉,把服务育人镌刻心间,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先锋的璀璨光芒,用坚实的足迹和无私的奉献,生动诠释了一名高校信息化战线共产党员的时代担当。凭借突出的工作实绩,2021年、2022年连续获评校级优秀科级干部,2024年荣膺“三全育人”先进个人,2025年获评校级优秀共产党员。

党徽映初心:铸牢至真至纯的政治品格

“信息化工作关系育人阵地,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这不仅是刘佰泉坚守不渝的立身箴言,更是他二十年如一日的行动准则。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将锤炼坚强党性、筑牢政治忠诚置于首位。他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放在突出位置,深研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党的创新理论,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夯实政治忠诚的思想根基。他深刻把握高校信息化工作的政治属性和育人使命,自觉将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有机地融入网络建设、系统运维、安全保障、师生服务的全链条、各环节。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迭代,他怀揣“本领恐慌”的紧迫感,积极参加学校处科级干部培训、部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动钻研网络安全、数字教育等前沿知识,矢志追求政治能力与专业素养“双过硬”,确保信息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方向破浪前行。

担当显本色:锻造攻坚克难的先锋旗帜

“急难险重看党员,关键时刻冲得上!”在综合办公室主任这一既是“枢纽”更是“战场”的岗位上,刘佰泉凭借认真负责的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匠心,将这块阵地打造成高效运转的“坚强堡垒”。他恪守“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的信条,无论是文件的精准流转、会议的周密组织,还是寒暑假及重要时间节点的科学值班调度,都力求事无巨细、严谨高效。在维护校园网络安全的无声却至关重要的战场上,他勇担重任,高效组织全校网络信息年审备案、网络安全自查、软件正版化培训等工作,超前谋划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将安全意识深植师生心田,为学校筑牢坚不可摧的“数字长城”。在处理岗位考核、信息校核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时,他一丝不苟、公正无私;在组织培训活动、提供后勤保障时,他细致周全、温暖人心,赢得了同事们的由衷信赖,成为中心凝心聚力的“主心骨”。

危难践使命:挺立抗疫前沿的红色屏障

关键时刻显担当,危急关头见本色。2022年,在学校疫情防控最为严峻的封校管理期间,刘佰泉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先后8次投身于学校全员核酸检测的志愿服务工作,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扫码登记的重任。他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默默坚守在检测一线。每一次扫码,他都严谨细致、准确高效,确保信息录入零差错,为全校核酸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和人力保障。以实际行动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抗疫最前沿,用责任与汗水为师生构筑起一道温暖的“红色屏障”,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在重大考验面前的政治觉悟和无私精神。

奉献写忠诚:架起服务师生的连心桥梁

“服务师生无小事,党员就要做师生最需要的那盏灯。”二十年来,刘佰泉始终如一地扎根服务一线,将党员身份亮在服务窗口。面对全校师生大量的系统登录咨询和网络故障报修,他总是不厌其烦、耐心解答,年均处理咨询近千次,用专业和温情化解师生的“数字焦虑”,成为师生心中可靠的“技术后盾”。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他更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担任教师资格考试(面试)首席技术官时,他严把技术关,确保系统万无一失;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机考、各类专业认证及评估任务期间,他全程值守、严阵以待,保障网络畅通稳定。在技术保障的关键节点,总有他坚守的身影。他积极倾听师生意见,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推动信息化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智办”转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党员承诺。

(图文/网络信息中心 编辑/郭超 责编/杜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