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学校改革发展进程中,校党委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带领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担当有为、攻坚克难,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激励动员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学校党委推出“两优一先”风采录系列报道,旨在号召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向先进看齐,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员本色,以实干、担当、笃行为党旗增光添彩,为学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小语种教师党支部主要由俄语、日语、朝鲜语和德语四个专业的教师党员组成,现有23名党员。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小语种教师党支部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课程思政、“三进”教学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在课程思政、科研创新、学生服务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实现了党建与专业建设的同频共振。2025年被学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加强思想建设,夯实理论基础
支部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利用“三会一课”“固定党日”等开展理论学习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观看视频、“千堂党课进支部”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组织学习黄大年等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号召全体党员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崇高品格和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引导党员教师传承初心、勇担使命,坚定信念、砥砺前行。
二、深耕课程思政,筑牢育人根基
支部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积极挖掘多语种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等内容融入到语言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为了打造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支部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形式,深入剖析每一门小语种课程的特点,精准定位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经过教师们的努力,成功打造出“理解当代中国”等特色教学模块。在这些模块中,教师们以小语种教学为载体,向学生讲述中国历史文化、发展成就以及中国精神,让学生学会用不同语言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风采。在支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建成省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形成优秀教学案例2项。通过这些举措,实现了课程思政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有效提升了育人实效,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与思想成长上实现双丰收。
三、聚焦科研创新,赋能专业发展
科研是推动教学进步和专业建设的重要载体,小语种教师党支部鼓励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近年来,支部教师在科研领域成果丰硕,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获批省级项目20余项、市厅级项目30余项,这些项目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语言文化研究、区域国别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支部教师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支部教师荣获省级教研成果奖2项、省级社会科学成果奖1项、市厅级成果奖8项。教师们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融入课堂教学,以科研反哺教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动专业建设迈向新高度,提升了专业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四、践行育人初心,助力学生成长
小语种教师党支部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标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赛促学、以创提质”的理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外语竞赛、小语种演讲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表现优异,共获学科竞赛奖项116项。这些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0余项,在实践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支部坚持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精准对接学生需求。针对学生关注的考研升学、考级备考、留学规划、就业指导等热点问题,精心策划并开展了系列义务辅导讲座,惠及1000余名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赢得了学生的广泛好评和认可。
(图文/外国语学院 编辑/郭超 责编/杜海权)